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陆上油田聚驱后聚表剂驱渗流场变化规律研究
皮彦夫,龚 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4): 66-7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4.014
摘要569)      PDF (9622KB)(297)    收藏
针对陆上油田的典型区块,设计了二维层间物理模型,运用自主研制的饱和度监测系统监测所采用的聚驱后聚表剂驱实验方案,开展了层间二维模型驱替波及动用监测实验,实时监测化学驱阶段含油饱和度分布,从而掌握陆上典型油田区块的波及动用规律。结果表明,在层间二维平板岩心的并联实验中,陆上典型区块聚驱后注入1.05PV华鼎Ⅰ聚表剂能提高采收率13.69%。饱和度监测数据表明,聚驱后化学驱阶段均不同程度的形成油墙,增大了渗流阻力,从而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采收率,聚表剂驱阶段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是有效的动用了中低渗层,华鼎I型聚表剂驱替之后岩心主流通道上形成一条很宽的低含油饱和度条带,其具有很强的驱油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渗透储层CO 2 泡沫体系的筛选与性能评价
刘 丽,万 雪,杨 坤,李 静,皮彦夫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4): 62-6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4.013
摘要442)      PDF (965KB)(434)    收藏
针对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注水困难、水淹程度高、注入水利用效率较低以及注气开采易发生气窜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与测试,为吉林油田某低渗透区块CO 2 泡沫驱优选出最佳的CO 2 泡沫体系,并对体系的稳定性、发泡性、可注入性及渗透率适用范围等进行了特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发泡剂均
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能和稳定性,且均在可注入的范围内;当温度从45℃升到100℃时,泡沫体系的半衰期急剧减小,稳定性能均变差;三种泡沫体系中FP388发泡性最好,综合性能最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